"智能驾驶"一词,已经成为最近大家"最熟悉的陌生人"了,相信每一个司机朋友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某某智能驾驶系统的优良功能,某某企业突然宣布进军智能驾驶行业,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智能驾驶"带来的利好不言而喻;首先,交通效率提升,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道路通行更顺畅,拥堵减少,交通事故降低;隐形路口问题,通行效率提高;其次,车辆利用率提升,对点运输,无需车位,相关的费用降低,再次,安全性提升,每年全球100万死于车祸,93%人为原因:醉驾、疲劳驾驶、分心,斗气车&新手女司机等常被大家网络吐槽的现象也会减少。引用下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理论,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呈指数级在增长的,一百万年前:人类开始用脚走路,解放双手,一万年前,发明了马车,一百年前,出现了汽车,十年前,智能驾驶来临,那么"无人驾驶",你觉得还遥远么?也许就是明天!

智能驾驶行业近十年来在资本领域一直属于"独角兽",2015年奔驰戴姆勒31亿美元收购了Here,2016年GM10亿美元收购了Cruise,2019年,Intel以迄今为止最高的137亿美元收购了Mobileye,可以看出智能驾驶行业已经成为了投资热度的风向标!

那么你了解"智能驾驶"的发展历程么?下面小编为您叙述一下智能驾驶行业的前世今生。总共分为三个阶段,探索、发展、成熟阶段。

探索阶段:

1921年,第一辆无人驾驶(实为遥控)汽车在美国诞生


1956年,GM第一辆具备了自动导航系统的汽车,采用车路协同(预埋的线缆)

1960年,斯坦福大学研究出第一个全自主轮式机器人Shakey,具备完全感知、规划和控制能力,也是后来无人车的基础



  1. CMU(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导航实验室Nevlab,进行了多次无人驾驶实验

1995年,完成了从匹兹堡到圣地亚哥的"No hands"跨美之旅

1995年,戴姆勒奔驰联合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欧洲大学都有参与;采用的是S500车型;由于采用道路辅助的理念,缺少自主智能策略,投资过大,夭折


发展阶段

2004年,美国DAPR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无人车挑战赛:穿过240公里沙漠道路

2005年,斯塔福大学的Stanley夺冠,这次比赛中,大量车使用了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和导航系统

2007年,DAPRA城市挑战赛由CMU夺冠

这三次挑战赛,真正引领了无人车的发展,各大公司都从这些比赛中发展起来,Mobileye、Velodyne、Google X,这些熟知的知名企业,都是从这个大赛后成长起来的。


2010年 Google X做了第一辆车丰田Pirus,64线激光雷达,建立高分辨的三维环境模型(SLAM)


2014年 Google 无人车Firefly诞生,取消了方向盘,仅用手柄进行调试和接管


2015年,百度自动驾驶部门正式成立,与宝马合作进行无人车道路实验


2015年 tesla 推出Autopilot,此时大多数车企也只是在ACC、车道保持,初级L2水平


成熟阶段:

2016年Tesla自动驾驶因为驾驶事故,与Mobileye分道扬镳,自行研发自动驾驶

同年,Waymo从Google分离,独立运营


2017年,百度Apollo项目正式开源;后续,各大车企先后推出了智能驾驶方案。


2020年,Tesla、小鹏、蔚来推出了高速领航功能,理论上,能做到从进高速匝道开始,一直到出高速匝道全程保持自动驾驶


21年初, tesla在北美拿出了升级版AP的FSD,在市区进行的自动驾驶


21年车展, 北汽和华为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小鹏P5、蔚来ET7,搭载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至此,智能驾驶真正进入到了百花齐放的阶段。


其中,2021年初,tesla在北美拿出了升级版AP的FSD,舍弃了毫米波雷达之后,智能驾驶路线进入了"分水岭",纯视觉路线和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两个方案之争,车企做智能驾驶到底需不需要使用激光雷达,要尽早做决策。

Tesla作为纯视觉方案的引领者,始终坚持"人只要用眼睛就能开好车"的底层逻辑,一直致力发展纯视觉这条技术路线,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8月20日刚召开的"AI DAY"上,发布的DOJO方案,为其纯视觉路线打造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对于其它车企而言,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多传感器融合是一条不错的路线,Tesla不光是不用Lidar,V2X、高精地图也都不使用(依靠自身的摄像头识别场景,实时建立三维模型,表征车辆位置),这些都是其它车企可以大量利用并发展的有效工具,再加上我国5G基建的大力发展,也为我们的自动驾驶行业,插上了理想翱翔的臂膀;反之,过多依靠V2X,也制约了部分智能驾驶企业向全球发展的脚步。

后续智能驾驶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For more industry information about car cameras, please join the AiBang Car Camera Exchange Group.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mpanies in the industry chain such as SAIC, Great Wall, Geely, BYD, Desay SV, Huayang, Visteon, Continental, Bosch, Hangsheng, Shunyu, O-film, Lens Technology, Phoenix Optical, Crystal Optoelectronics, Sunex, Ames, Howay, Han's, 3M, Nichia, and Rohm Chemical have all joined. Scan the QR code below to join the discussion.
瑞萨电子与豪威科技合作汽车摄像头系统集成
  Welcome to join us.AiBang Camera CommunicationRecording, currently with 3700 participants, including major car camera manufacturers and OEM leaders. You can click on the keywords below to view in English.  

Download:

Smart Cockpit | HMI | Intelligent Networked Industry Chain Community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in-depth exchanges for industry insiders in the fields of automo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mart cockpit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mart cockpit trends, etc. Everyone is welcome to expand your network through the community address book. Get the latest industry information and win-win cooperation.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