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余承东一条关于“尊界S800全球首发智能光幕玻璃”的动态,让智能调光玻璃单日搜索量暴增至18万条。当汽车行业从“卷三电系统”走向“卷座舱体验”,这项曾被视为“高端选配”的材料技术,正以全景天幕为载体,成为30万元级车型的标配新宠。从光致变色到电致变色,五大技术路线如何改写汽车玻璃的功能边界?

五大技术流派:在全景天幕赛道的攻防博弈

光致变色技术凭借“紫外线触发变色”的特性,在变色眼镜领域占据半壁江山,但在汽车场景中却寸步难行:依赖UV光源的机制导致车内无法自动变色,长达20秒的响应速度更无法适应行车环境的光线突变。尽管无需通电的特性极具吸引力,但其“看天吃饭”的局限性,让它始终无法叩开智能调光玻璃的车门。

电致变色(EC)技术以化学反应调控光线透过率,成为高端车型全景天幕的核心方案。某新势力品牌实测显示,其EC调光天幕可实现5%-80%的透光率连续调节,雾度低至1.2%,接近普通白玻璃的清晰度。更关键的是,它能通过氧化钨层吸收红外光,使车内温度较传统玻璃降低6℃,同时功耗仅1.5W/㎡——这意味着一辆搭载全景天幕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可提升2%。不过,0.5-2秒的变色速度,仍是工程师们攻坚的下一个目标。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技术因“通电透明、断电雾化”的快速切换,在浴室隔断市场占据80%份额,但在汽车领域却暴露致命短板:持续耗电导致整车待机能耗增加3%,15%的雾度值让视野呈现“毛玻璃”效果,更致命的是,其“非开即关”的二元调光模式,无法满足行车时对光线的精细控制——想象一下,穿过隧道时,PDLC天幕突然从全透变为雾化,足以让驾驶员产生瞬间眩晕。



悬浮粒子装置(SPD)技术凭借纳米粒子偏转吸光的原理,在高端建筑幕墙中大放异彩,0.3秒的极速响应更是让车企心动。然而,其与生俱来的“蓝色滤镜”属性与每平米超5000元的成本,使其目前仅能在百万级豪车的侧窗“小范围试水”。某供应链专家透露,SPD若要适配全景天幕,需攻克光谱偏移与曲面加工两大技术壁垒。

染色液晶(DLC)技术作为京东方主推的“黑马”,以100ms的调光速度刷新行业纪录,但20%-60%的狭窄调光区间与显示面压痕问题,让它在车载场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更棘手的是,其量产成本比EC技术高出40%,短期内难以撼动EC在全景天幕领域的统治地位。

三维体验战场:智能调光玻璃卷向何方?

消费者对智能调光玻璃的评价,本质是一场围绕“光、热、视”的体验较量,而这些维度正成为车企内卷的新焦点:

透光调节精度:从“开关”到“无级变速”

可见光透过率(TL)的调节范围,决定了全景天幕能否成为“移动阳光房”或“遮光舱”。EC技术以5%-80%的连续可调区间一骑绝尘,某豪华品牌车型通过EC天幕,可在正午将车内照度从10万lux降至5000lux,同时保持90%的色彩还原度。相比之下,PDLC的10%-90%二元切换,在隧道与露天场景切换时,极易引发视觉不适。

隔热能效比:新能源车型的“隐形续航”

太阳能总透过率(TTS)直接关系到空调能耗。搭载SPD技术的测试车在夏日暴晒1小时后,车内温度比普通玻璃低8℃,空调能耗减少12%——这相当于为电动车增加了15公里续航。EC技术则通过氧化钨层的吸热特性,实现55%的红外光阻隔,两项技术远超PDLC仅20%的热阻隔能力,让全景天幕在炎炎夏日不再是“烤箱开关”。

视觉清晰度:安全与舒适的平衡线

雾度(Haze)值是驾驶安全的隐形门槛。EC技术凭借分子级着色工艺,将雾度控制在1%以下,实测显示其调光天幕与普通玻璃的视觉差异小于3%,即便在雨夜也能保持清晰视野。而PDLC因液晶颗粒散射效应,雾度普遍在10%以上,雨天行车时易产生光斑折射,增加驾驶隐患。


产业跃迁:智能调光玻璃的下一个战场

随着材料成本年降15%,智能调光玻璃正推动汽车产业迎来三大变革:

成本下探:EC技术的氧化钨薄膜良率已从2022年的65%提升至89%,单平米成本降至1800元,预计2027年突破1200元,为25万元级车型标配全景调光天幕奠定基础。

技术融合:华为等企业正在研发“EC+PDLC”复合方案,计划通过电致变色实现光线精细调节,叠加PDLC的毫秒级隐私切换,未来可在后排天幕实现“观影模式”与“透光模式”的无缝切换。

标准重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已启动《车用智能调光玻璃技术规范》编制,拟对透光均匀性、耐候性等12项指标进行规范。某主机厂透露,未来调光玻璃的能耗将纳入新能源车型的续航计算体系,推动产业向低碳化演进。

从“遮风挡雨”到“智能交互”,当全景天幕搭载智能调光玻璃,汽车玻璃已不再是冰冷的车身附件,而是成为连接用户体验与科技美学的关键入口。这场发生在毫米级玻璃上的技术革命,终将推动汽车从“硬件堆砌”时代,迈向“场景定义”的新竞争维度——毕竟,谁能在阳光下为用户撑起一片“智能可控的天空”,谁就能在未来的座舱内卷中占据先机。

来源:车之天下

虽然目前部分车型已经开始搭载可调光天幕玻璃,可调光天幕玻璃发展前景可期,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亟需行业上下一些共同克服攻关,如:封装、寿命、电势差、材料等。为推动行业发展,攻克行业瓶颈,艾邦特为大家组建了汽车调光玻璃产业链交流群,期待您的加入。 目前宝马、长城、吉利、极氪、福特、一汽、现代、比亚迪、延锋彼欧、敏实、京东方、福耀玻璃、耀皮玻璃、青耀玻璃、光羿科技、祢若电子、康得新、御光新材、兴业新材、半人马、唯酷科技、绮光科技、华科创智、视界新材、宁波激智、广东汇成真空、纳弧真空等都已入群。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通过底部菜单申请进入 欢迎加入调光玻璃通讯录,目前比亚迪,光弈,极氪,福耀玻璃等已加入,可以筛选以下标签查看名录 主机厂 汽车配件 应用终端 材料 镀膜 玻璃 设备 变色材料 电致变色 调光薄膜 调光玻璃 PDLC 其他

作者 li, mei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