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而来,汽车早已不止是出行工具 —— 流畅的线条里藏着未来美学,光影的变幻中透着科技温度。当 “颜值” 与 “性能” 成为新车竞争的核心,汽车零部件的设计也迎来新挑战:既要扛住复杂使用环境的 “硬核考验”,又要满足透光、炫彩的 “视觉需求”。而可透光聚丙烯材料,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多一个选择项。

三菱化学PP材料专栏

part

1

什么是可透光聚丙烯材料?

简单说,它是能让汽车零部件 “透光又好看” 的PP材料。

汽车保险杠、格栅、内饰盖板、门板装饰件等,以往只需要 “结实耐用”;现在却要同时具备优异机械性能和雾面透光的视觉效果—— 比如在保险杠背面藏好光学组件,再在表面设计专属花纹,通电瞬间就能让车身浮现流动的光影,科技感直接拉满;内饰的氛围灯搭配透光盖板,光线透过材料时柔和不刺眼,夜晚开车像置身 “移动星空舱”。

  part

2

可透光聚丙烯材料,

凭什么成为汽车设计新宠?

作为聚丙烯(PP)材料的 “升级版”,它完美继承了 PP 的优势,又解锁了新技能:

基础优势扎实:密度低(减轻车身重量)、成本可控、成型性好(复杂造型也能轻松做)、还能回收再利用,符合环保趋势;

性能不打折:保持高强度、耐冲击等 “硬核素质”,就算是保险杠这类常受磕碰的部件,也能适应复杂用车环境;

抗冲击、透明性好,用于防护罩。

颜值 buff 叠满:既能透光,又能让光线均匀扩散(避免直射刺眼),让汽车内外饰的光影设计有了更多可能。

  part

3

三菱化学可透光聚丙烯材料

解决方案:从 “需求” 到 “落地” 的突破

汽车设计对 “透光” 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内饰要氛围灯营造高级感,新能源汽车保险杠想靠光影提升辨识度…… 但市面上的材料却总差那么一步:

普通 PP:不透光,只能做纯色部件;

无规 PP 或医用 / 食品级 PP:透光但太 “脆弱”,扛不住汽车部件的强度要求;

传统改性 PP(加滑石粉):能扩散光线,但透光率太低,光线根本 “透不出来”。

为此,三菱化学的集团公司JLY 团队针对性研发,让材料同时满足 “强性能” 和 “好光影”:

选对 “基底”:精选特定牌号 PP 树脂,搭配弹性体、无机成分复配,打好 “刚韧平衡” 的基础;

加对 “助剂”:通过实验筛选光扩散剂,复配成核剂,让光线既能透过来,又能均匀散开;

控好 “工艺”: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精准控制熔融共混温度,避免高温破坏材料性能,确保稳定性。

 高透光保险杠材料 

 

测定方法 : ISO

 高透光内装材(门板材)材料

*以上为批次数据,不作为产品保证值

  part

4

JLY 可透光聚丙烯材料:

给汽车设计更多 “光的可能”

最终成型的材料,实现了 “鱼与熊掌兼得”:

性能在线:流动性、刚性、韧性一个不落,装车使用更可靠;

光影出色:高透光率 + 适宜雾度,光线柔和不刺眼,还能做出多样色彩效果;

降本增效:相比其他透光材料,成本更可控,设计落地更轻松。

从 “能跑” 到 “好看又好开”,汽车的进化离不开材料的创新。可透光聚丙烯材料,用科技让光影成为汽车的 “新语言”—— 未来,或许我们能在更多车型上,看到这种 “透光不刺眼、结实又好看” 的设计,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新鲜感。

 发光内外饰效果图 

如想了解更多汽车材料解决方案,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留言,小菱通将会第一时间联系你。

推荐阅读

 

活动回顾 │ 三菱化学@2025年人与汽车技术展

列的其他十一面-2

 

知识专栏 | 除了天生的刚硬,XANTAR™K系列的其他十一面-1

 

植物来源生物基工程塑料“DURABIO”被应用于BMW 7系的双肾格栅

智能表面是指结合装饰性与功能性的车内表面。未来汽车内的每一个表面都可以是智能表面,包括门饰板、仪表板、方向盘、天窗模块、照明系统等等,这些表面现已由装饰作用向机电一体化用户界面发展。现在智能表面技术正处于市场导入及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如何把智能表面技术做到更好,需要主机厂、方案设计、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企业等的共同努力,现艾邦建有汽车智能表面微信群,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东风、延锋、宜兰汽配、宁波华德、温州锦成、科思创、库尔兹、肖特等企业均已加入,欢迎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
汽车智能饰件发展趋势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