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发布《2024年汽车智能外饰研究报告》,对汽车各类智能外饰产品的装配情况、市场规模、单车价值、竞争格局、供应商策略、主机厂策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
数字格栅:数字格栅应用场景、发展历程;主动进气格栅装配量及装配率、价格区间分布、竞争格局;发光交互格栅装配量及装配率、市场规模、供应商格局等内容。 -
智能充电小门:智能充电小门特点、装配情况、车型案例、供应商、发展趋势等内容。 -
隐藏门把手:隐藏电动门把手类别、系统成本、装配情况、市场规模、车型案例、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内容。 -
智能大灯:智能大灯发展历程、主要技术路线、安装量、渗透率、车型案例、供应商等内容。 -
车身氛围灯:各类车身氛围灯、发光LOGO、投影灯应用场景、装配率、应用案例等内容。 -
智能B柱:智能B柱特点、车型案例等内容。 -
智能玻璃:智能玻璃特点、新型应用及趋势等内容。 -
电子外后视镜:产品特点、车型案例、发展趋势等内容。
一、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外饰件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乘用车外饰件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推算,2023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外饰渗透率为10.4%,2030年有望达到20.8%。
-
传统外饰件的单车成本在2000元左右(不含大灯),主要集中在保险杠、外后视镜,以及密封条、轮毂饰件等。若加上大灯成本(按LED车灯2800-3800元/车计算),汽车外饰的单车成本则在5000元左右。 -
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外饰部件价值大幅上升。例如数字格栅是普通格栅的10倍以上,激光大灯是LED大灯的3倍以上,隐藏式电动门把手是普通门把手的6.7倍。综合来看,智能化外饰单车价值将达到传统外饰的5倍以上,即单车成本在10000元(不含大灯),加上大灯,单车价值在2万元以上。
传统外饰件智能化升级后带来的单车价值增长情况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智能外饰研究报告》
新能源乘用车是汽车外饰智能化的先锋。根据佐思汽研测算,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外饰件市场规模为675.5亿元,其中智能外饰250.5亿元,占比37.1%。预计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外饰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531.9亿元,智能化外饰件占比将超过50%。
2021-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外饰件市场规模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智能外饰研究报告》
二、智能化趋势下,部分传统外饰件正被智能化替代
随着外饰件智能化发展,部分传统部件将逐渐被智能化替代,甚至出现“无”外饰化设计。
汽车外饰发展趋势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智能外饰研究报告》
01 无B柱设计
无B柱设计,通常为无B柱+对开门的设计,不仅开门时仪式感十足,而且超大的开门宽度(极限开度长达1m以上)更加方便用户上下车。无B柱在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特别是家庭用户和商务用户对这种设计的便利性和空间利用率表示赞赏。
2024下半年上市的极氪MIX采用了无B柱设计,取消B柱可以进一步扩大极氪MIX车门的开口面积,增强车辆内部空间的通透感和灵活性,使得车辆内部布局更加灵活。
无B柱车型案例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智能外饰研究报告》
02 无门把手设计
隐藏式门把手颇具争议,无门把手方案浮出水面。
在无钥匙趋势下,无门把手成为可能。无门把手式设计是针对用户的解锁及进出场景进行开发的新方案,通常采用无线感应解锁技术和电动门系统的应用,当用户携带智能钥匙或通过手机APP对车辆进行授权解锁时,控制单元通过接收指令而触发车门内置的电动执行机构运行,从而使车门以预定角度自动弹出或滑动,以此来方便用户的进入。
2024年4月,极越07亮相北京车展,采用了无门把手设计。此外,极越07还配备了智能感应电动门,一键开门解放双手,让开门更智能。
极越07官方图片
来源:极越
03 无格栅设计
格栅设计的初衷是满足发动机的进气和散热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一需求大幅削弱,未来无格栅设计将成为趋势。
在2023年11月的东京车展上,日产首款纯电动跨界概念车型Hyper Urban,告别了其代表性的V-Motion格栅。这意味着在电气化转型浪潮中,日产逐渐开始使用无格栅设计。
概念车型日产Hyper Urban
来源:日产
04 隐藏式天线设计
汽车天线正在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隐藏式设计是其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隐藏式天线的意义在于天线的引入不影响车身外观设置,即隐藏于车身的某个位置。隐藏式设计需要整体考虑使用天线的种类并简化车身的天线部署。
车载天线发展历程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智能外饰研究报告》
05 无后视镜设计
现阶段,电子外后视镜的摄像头安装位置与ADAS系统类似,主要位于传统外后视镜上或车辆尾部,功能上二者也存在交集,例如基于侧向摄像头的盲区监测、并线辅助等。目前主机厂的一个方向是通过复用ADAS摄像头,实现整体降本。从视野角度看,二者有复用的可能性。这一时期,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仍主要位于传统位置。
未来,随着传统后视镜的消失,电子外后视镜仅为了安装摄像头而存在,其必要性大打折扣。某主机厂曾提到未来电子后视镜的方案畅想,其中摄像头的位置,有望转移到前机盖侧边(下图②的位置)或车窗上顶角(下图③的位置)。届时,“无后视镜”设计将得以实现。
某主机厂未来电子后视镜方案畅想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智能外饰研究报告》
来源:佐思汽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