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外观已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色彩、纹理、光泽及通透性等视觉属性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品质的感知,而传统的色彩测量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对多维度外观量化的需求。

色彩外观测量与数字化管理作为新兴的科学框架,旨在通过心理物理量精准定义产品在人类视觉中的综合表现,涵盖色彩、纹理、光泽度及通透性等多重属性。这一技术不仅推动外观评估从“经验判断”迈向“数据驱动”,更在汽车、消费电子、涂料、纺织等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会议汇聚了汽车主机厂、3C电子产品设计负责人;涂料、纺织、包装等行业品质管控专家;色彩科学研究与标准化从业人员。围绕"测量标准化、数据可视化、管理智能化"三大维度,共同探讨行业存在问题及突破之路,促进汽车、3C电子、涂料、纺织等行业的技术交流与创新。

识别二维码,获取本次会议直播回放链接
本次会议共10个报告,主要围绕纹理、光泽、通透性等多维度外观属性的量化评估方法;结合汽车行业实际需求,提供可落地的测量技术与品控方案;全球最新色彩测量技术趋势等展开分享与讨论。
一、嘉宾主题演讲
致开幕词 傅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

本次会议是一次高效利用顶尖学术资源的成果。依托罗明教授的国际学术资源,打破闭门会议局限,搭建国际顶尖科学家与中国学者、企业的交流平台,实现中外“朋友圈”的跨界碰撞。
1、《色彩外观设计理念与实践》罗明教授,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色彩工程实验室

罗明教授首先讲述了当前色彩沟通中存在两大核心痛点:
所看非所得:设计师心中的颜色,难以在显示屏、不同材质以及最终产品上实现一致呈现。
缺乏标准色名沟通体系:设计师、品牌商、生产商之间使用多种表色系统(如Pantone, NCS, RAL),缺乏统一、数字化的标准色名语言,导致沟通成本高、易产生偏差。

针对以上痛点,提出了一套全面色彩沟通系统。
全面色彩沟通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虚拟设计与染色,能够真实还原产品完整外观,助力纺织行业提升效率、减少浪费并改善供应链色彩的一致性;巧妙融合了科学参数(如明度、彩度、色调角)与设计师及大众易于理解的直观描述(如色相组合、深浅),旨在统一设计师、工程师、生产商乃至普通用户之间的色彩语言,提升沟通效率并降低偏差。

2、《人的视觉差异性》Andrew Stockman教授,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色彩工程实验室

标准颜色匹配函数在用于预测颜色时,容易因为个体差异及测标不完善导致严重失配。而需要通过采用更完善的标准并测量个体视锥细胞光谱敏感度。

Andrew Stockman教授围绕“人类视觉差异性与颜色感知” 展开,介绍了人类视锥细胞类型与光谱特性,分析视觉差异性的核心成因。虽然人类是三色视觉(依靠L、M、S三种视锥细胞),但不同个体感知颜色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核心探讨颜色匹配机制、视觉差异来源及实际应用挑战。

3、《纺织品的颜色与纹理测量》Keith Hoover 美国黑天鹅纺织品公司总裁

纺织行业和汽车行业两者核心共性是CMF体系,差异在于纺织业染色为分子键结合,汽车业为涂层附着,但两者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相似的色彩管理挑战。

美国黑天鹅纺织公司的总裁Keith Hoover以纺织时尚领域视角,围绕色彩在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性、传统色彩评估的局限性,以及数字化色彩管理的优势分享CMF相关实践与洞见。

并提到数字配色不仅能提升颜色一致性,还能降低成本,这些技术对汽车行业同样适用,可为跨行业CMF 优化提供参考。行业需要从依赖主观经验的传统色彩流程,转向以数据驱动、贯穿设计到制造全链的数字化色彩解决方案,以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
4、《纹理外观测量指标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Eric Kirchner,阿克苏诺贝尔功能涂料公司,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色彩工程实验室

汽车涂料行业随消费者对外观质感的需求升级,从单一纯色漆向金属漆、干涉颜料漆转型,这类“效应涂料”因含片状/干涉颜料,外观受光照角度和纹理影响极大,传统颜色测量无法覆盖全部视觉差异。此前行业依赖主观判断,缺乏量化工具,导致配色偏差、质量控制标准混乱,制约了涂料生产、汽车制造的高效协同。

Eric Kirchner博士在色度学领域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在阿克苏诺贝尔任职期间他还领导色彩创新团队开发了全球首款测量汽车涂料视觉纹理的商业仪器。演讲围绕整体外观指标,最新进展与当前行业现状:包括外观公差标准、汽车涂料可视化技术、新型测量仪器,以及欧洲相关项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标准推进,以及爱色丽公司的最新进展,希望能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5、《衡量着色剂行业的整体外观表现》Marc Zwart,Sudarshan Colorants (China) 亚洲塑料工业技术经理

当前行业面临颜料团聚影响外观一致性、测量方法不统一导致数据偏差、特殊效应颜料搭配难度大、物理样品研发成本高、客户沟通效率低等痛点,需标准化测量方案和高效外观呈现工具。

Marc Zwart回顾颜料行业中色彩与外观测量的经典案例,并分享实现材料数字化的实践经验。整体外观测量技术可实现样品数字化,既能节省物理样品成本,又能精准呈现不同场景下的外观效果,适配汽车等行业的设计需求。


识别二维码,获取本次会议直播回放链接
6、《超越视觉:数据驱动的色彩与材质科学管理新趋势》闫世成,爱色丽(上海)色彩科技有限公司大客户技术经理

爱色丽材质采集方案的核心是创建物理精确的数字化材质,以加速产品开发、减少实物样品和浪费。

爱色丽推出多款采集仪器,搭配软件,可以连接各类分光仪,针对不同材质特性精准采集光谱、法线、粗糙度等核心数据。AXF 材质能适配达索、Unreal 等主流软件与渲染引擎,虚拟渲染效果与实物高度契合,可满足汽车涂料、纺织品等复杂材质的模拟需求。该方案也被奥迪、大众等公司用于构建虚拟材质库,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降低实物原型成本,并实现可持续的开发流程。

7、《汽车皮革产品的色彩测量与一致性管理》王月茹,鹰革沃特华汽车皮革(中国)有限公司China Design Head ;翁年生,鹰革沃特华汽车皮革(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开发工程师

鹰革沃特华汽车皮革有限公司拥有 160 年真皮生产经验,今天二位分享的内容主要围绕两点:
1、汽车皮革色彩的种类与测量方法:面临光泽度差异、同色异谱和高饱和色公差界定三大核心难题。
2、量产一致性的管理的方法:标准样板的科学保存和数据的长期溯源。

成功的汽车皮革色彩管理,是一项结合了精密仪器测量、严谨流程管控以及设计与技术团队高效协作的系统工程。确保了从前沿色彩创意到大规模量产的高品质落地。

8、《乘用车CMF评价方法及应用实践》李俊贤,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公司总工程师

汽车行业已从传统机械工业产品转向智能第三生活空间,CMF 呈现极简主义、家居化、智能化三大趋势。零部件数量锐减,材质偏向拉帕皮纹等柔软触感材料,浅色内饰成为主流,环保标准持续升级,同时科技材料融合成为差异化竞争焦点。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公司总工程师,李俊贤重点分享了实践中面临多类痛点,包括不同工艺/材料匹配色差、A/B柱与顶棚三角地带适配难题、工艺细微差异导致的视觉偏差等,可通过差异化设计、工艺优化等方式缓解。
并提到CMF 评价需兼顾立体三维视角,当前仍依赖人工主观判断,期待行业迭代参数化技术与立体评价体系,降低人工依赖、提升匹配效率。

9、《汽车内饰表皮材料的颜色管控及评价》彭雪,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中心产品测试部部长

内饰颜色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高达35%,仅次于空间舒适性。同时,色差问题在2024年汽车内饰质量投诉中占比达42%,成为行业核心痛点。有效的颜色管控不仅能提升产品溢价能力、降低售后成本,还能强化品牌口碑,

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交通工具内饰材料、座椅面套、座舱舒适系统研发、制造、销售为主,涉足光伏投资运营、射频滤波器等业务领域的集团企业。彭雪女士分享了内饰表皮材料颜色管控的必要性、技术方法及评价体系。并指出内饰颜色的精准管控需融合色彩科学、材料工艺及全流程协同,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的双轨机制,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颜色品质从实验室到整车的高效转化。

10、《汽车格栅灯检测技术全景剖析与创新趋势》侯丽敏,光色科技联合创始人

格栅灯经历了从传统照明到智能数字化的三个阶段演进。最初,格栅灯主要以大灯和日行灯为主,侧重于基本照明功能。随着技术发展,逐渐增加了动态灯光效果,如转弯流水灯。当前已进入智能数字阶段,格栅灯融合了自适应照明、动态灯光秀以及与自动驾驶的联动功能。
检测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安全合规需求,产品质量保障,智能功能实现基础。

上海光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汽车发光部件行业,研发和生产光色精准检测、校准系统智能装备的高科技公司。侯丽敏女士从格栅灯技术演进与检测必要性、色度亮度检测环节的困难与解决方案、缺陷检测环节的困难与解决方案、格栅灯的创新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为汽车发光件质量控制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识别二维码,获取本次会议直播回放链接
二、展台风采
1、常州千明智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2、爱色丽(上海)色彩科技有限公司




3、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三、现场互动及特写









四、 赞助与支持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色彩工程实验室
美国黑天鹅纺织品公司
Sudarshan Colorants (China)
常州千明智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爱色丽(上海)色彩科技有限公司
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鹰革沃特华汽车皮革(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公司
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色科技
CMF即Color,Materiaj&Finlshing,是一种对产品的颜色、材质与工艺进行综合考量与创新的设计概念。它需要包括心理学、美学、设计学、 材料学、制造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等来自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支撑来优化最终产品。
汽车作为大宗商品,客户对其从整体到细节的搭配都会更加苛刻,因此,汽车CMF设计至关重要。艾邦组建了汽车CMF专业交流群,欢迎各位设计师大大,材料、工艺供应商等产业链朋友们加入。

活动推荐:邀请函:第二届汽车智能座舱内饰产业论坛(11月21日 上海)

|
时间 |
演讲主题 |
演讲嘉宾 |
|
08:50 -09:00 |
开场简介 |
艾邦创始人 总经理 江耀贵 |
|
09:00 -09:30 |
新能源汽车内饰装饰件的发展趋势 |
上汽乘用车 CMF设计专家 杨子非 |
|
09:30 -10:00 |
汽车智能表面与空气高压成型 |
Niebling 工程师 李文禹 |
|
10:00 -10:30 |
茶歇 |
|
|
10:30 -11:00 |
舒适与智能的平衡,汽车智能座舱内饰交互创新案例 |
佛吉亚 |
|
11:00 -11:30 |
自动驾驶时代下智能氛围灯的新发展 |
楚能汽车 照明系统研发经理 戴坤 |
|
11:30 -12:00 |
触控反馈解决方案在智能座舱的技术方案 |
touchnetix 颜国义
|
|
12:00 -13:30 |
午餐 |
|
|
13:30 -14:00 |
汽车内饰色彩纹理创新趋势 |
宝龙油墨 技术专家 吴张永博士 |
|
14:00 -14:30 |
高效环保的完美表面效果-ColorForm模内上漆技术 |
克劳斯玛菲 应用专家 李委军 |
|
14:30 -15:00 |
车载光学器件PVD工艺解决方案 |
广东汇成真空 项目经理 何晓虎 |
|
15:00 -16:00 |
无介质全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
像航科技 车载智能座舱事业部负责人 陶醉 |
|
16:00 -16:30 |
茶歇 |
|
|
16:30 -17:00 |
延锋汽车智能内饰最新技术分享 |
延锋国际 非金属材料研究院 助理副总裁 王晶博士 |
|
17:00 -17:30 |
技术无界:汽车座椅与电动沙发的跨界融合与双向赋能 |
顾家家居 电动沙发骨架开发负责人 曹继忠 |
|
17:30 -18:00 |
智能虚拟座舱的过去和未来 |
前知名主机厂 设计师 许书诚 |
|
18:00 -20:00 |
晚宴 |
|
联系人:Lily 李小姐
电话: 13265790064(同微信)
邮箱:ab019@aibang.com

二、参会收费标准
|
参会人数 |
1~2个人 |
3人及以上 |
|
11月19日前付款 |
2800元/人 |
2700元/人 |
|
现场付款 |
3000元/人 |
2800元/人 |
★费用包括会议门票、全套会议资料、午餐、茶歇等,但不包括住宿;
★可通过艾邦预订会议酒店,团队协议价元/间/晚(含双早),大床/标间可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