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车的演变进程中,未来汽车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围绕这个概念,智能座舱成为近两年的热点话题。

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在汽车智能座舱中,整体的人机交互HMI正在走向一体化、沉浸式设计。因此,未来的汽车内饰将会引入越来越多的触摸技术、集成照明等,从而营造一种极简造型。内饰中的一体化成型将会越来越常见,而为了体现产品的高级感,真木、金属、3D玻璃的结合也是内饰方面的一个主流趋势。

 

聚碳酸酯薄膜专家-科思创

聚碳酸酯薄膜具备优秀的光学性能、耐热性等,通过与PMMA共挤、表面涂层处理,聚碳酸酯薄膜的性能可以变得极为丰富,从而满足各种使用环境。科思创作为聚碳酸酯薄膜领域的领先企业,针对汽车内外饰的应用,现已开发出了成体系的相应膜材。

科思创的聚碳酸酯薄膜统称为Makrofol®  系列,按材质可以分为PC膜与PC/PMMA共挤两种。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与优化,可以再细化成不同领域的专用薄膜。

 

聚碳酸酯的智能汽车内外饰热点应用

通过不同产品的组合,科思创的Makrofol®  系列薄膜在目前智能座舱领域的一些热门应用:

3D曲面大屏

大尺寸和3D曲面显示屏可以说是当下车载显示屏造型上的两大重点趋势。通过将低应力/低折射的科思创高光学薄膜进行嵌入式注塑成型,可以完美实现无缝一体式设计。

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智能表面

针对汽车内饰件,科思创还可以提供具有耐刮擦和耐磨损的高光泽涂覆膜,并针对性地研发了适用于电镀工艺的多层薄膜。可以在薄膜上通过印刷等工艺实现各种图案,实现字符/图文点亮前隐藏的效果。

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透光面板氛围灯

在汽车内饰中,木纹、金属、玻璃等质感的产品给人一种天然的高级感,结合当下热门的氛围灯概念,可以实现豪华与科技的统一。类似这类透光面板氛围灯正在被主机厂重点关注。

通过相应的薄膜加工,可以实现半透明木纹设计:点亮前呈现自然木纹,点亮后实现酷炫效果。

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HUD

抬头显示系统HUD将行车信息等重要资讯投影在车窗上。随着HUD与AR技术的结合,AR-HUD可以给驾驶员带来更直观的信息展示,后续将可能成为智能座舱中的标配。而在HUD光学系统中,少不了光学薄膜的应用,比如说HUD防尘罩等。

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集成化格栅及发光车标

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像传统燃油车功能性的进气格栅,更多的需要集成灯光、自动驾驶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科思创可以提供一系列性能卓越的聚碳酸酯薄膜,以满足照明应用的光学纯度,热性能,耐用性等需求。

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激光雷达

在自动驾驶的各类传感器中,激光雷达产品正在快速走向量产导入,激光雷达是利用一定波长的红外光来探测外界物体形成点云。激光雷达的视窗需要屏蔽自然光的干扰并保证雷达信号的透过,科思创针对性的研发了一款支持激光/红外雷达的黑膜。

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聚碳酸酯薄膜的FIM成型与工艺解析

目前聚碳酸酯薄膜在汽车的各种新型应用中需要使用薄膜镶嵌成型工艺,即FIM成型工艺。这种成型工艺是一种预成型的精密注塑加工工艺。科思创在上海的应用技术中心可为广大客户提供针对FIM工艺的技术支持,帮助客户实现精准对位,保障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

 

3月21日周三15:00--16:00,科思创特殊薄膜事业部将在线分享--特殊薄膜在汽车内外饰的应用,识别二维码,免费收看本次直播,与两位专家在线互动。

 

本次直播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提前预约,即可免费观看本次直播。

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文章素材来源科思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智能汽车俱乐部):科思创聚碳酸酯薄膜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智能内饰|氛围灯|显示屏|激光雷达等

智能表面是指结合装饰性与功能性的车内表面。未来汽车内的每一个表面都可以是智能表面,包括门饰板、仪表板、方向盘、天窗模块、照明系统等等,这些表面现已由装饰作用向机电一体化用户界面发展。现在智能表面技术正处于市场导入及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如何把智能表面技术做到更好,需要主机厂、方案设计、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企业等的共同努力,现艾邦建有汽车智能表面微信群,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东风、延锋、宜兰汽配、宁波华德、温州锦成、科思创、库尔兹、肖特等企业均已加入,欢迎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
汽车智能饰件发展趋势及要求

作者 li, meiyong

zh_CN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