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所有存在的创造者 -- 路易斯·康
01 前言
随着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车内环境具备了高度的可调性。合理的环境设计与调节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始终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来指导如何明确设计目标、以及如何理解车内环境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模式 [1]。
在此前的项目中,笔者曾提出提升车内氛围的思路,并选择从氛围灯切入。氛围灯作为车内辅助照明系统的一部分,通常布置在仪表台、门板、顶棚等位置,起到信息提示和氛围营造的作用。它最初属于豪华车型的专属配置,随着 LED 技术的成熟与成本下降,逐渐普及到更多中低端车型。然而,用户的实际体验仍与传统豪华品牌存在差距。这不仅是硬件工艺上的差别,更源于我们对氛围灯的设计空间与潜在价值缺乏深入理解。
一次播客的收听经历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节目中分享了大量“环境影响人类心理”的案例 [2],使我意识到:车厢虽是相对有限的空间,却是用户日常停留的重要环境,其光线、声音、温度等要素都会作用于心理与行为。这恰好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度契合。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能否将环境心理学引入车内环境设计?
经过一定的阅读与研究,我发现环境心理学可以在两个层面提供理论支撑 [3-5]:
- 设计目标:环境心理学强调“人与环境的一致性”,即实现和谐、适宜的关系。在这种状态下,个体更容易获得积极体验,并具备自我发展的动力。这为车内环境设计明确了价值导向。
- 设计思路:一致性并非静态状态,个体需求的动态变化或对环境的误读都可能破坏这种关系。环境心理学在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动态变化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研究,可为用户研究、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与体验设计提供方法论参考。
因此,本文将尝试构建一个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设计框架,针对氛围灯设计展开讨论。同时也为智能座舱环境设计提供新的启发与参考。
02 框架构建
环境心理学在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时,斯图克尔斯从两个角度来切入 [5]:
- 交互形式:认知层面 / 行为层面
- 作用方向: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 反作用(人对环境的反馈)
将这两个维度交叉,可以得到四类基本模型:解释模型、评价模型、操作模型、反应模型。将斯图克尔斯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融入汽车座舱设计,可以构建一个系统而流畅的设计框架。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功能堆砌,更是从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到塑造完整用户体验的旅程。整个流程可以自然地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与斯图克尔斯模型的不同维度相呼应。
类别 |
模型 |
应用实践 |
解释模型 |
运用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表征和结构来解释用户的需求,运用理论指导功能转化机制。 |
用户研究 |
评价模型 |
研究群体对环境的基本态度,研究个体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以了解用户对现有功能的评价,并且了解个体环境的偏好,以此指导设计优化的方向。 |
需求分析 |
操作模型 |
研究人们在特定情境背景下,针对环境体验想要做出的相应行为,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空间愿望。 |
产品设计:功能设计、交互设计、信息设计 |
反应模型 |
运用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和精神的影响理论,来分析用户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
体验设计:品牌文化、意义建构 |
03 用户研究
首先,整个设计流程的起点是用户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还要理解用户如何认知和组织座舱环境中的信息与空间。这对应着斯图克尔斯的解释模型,这个模型关注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表征和结构。下文基于案例分析,梳理了四类氛围灯的基本需求和相关的解释模型[6-8],帮助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更加理解用户。
需求类型 |
用户需求 |
解释模型 |
功能案例 |
工具需求 |
高效信息获取、掌控感 |
可供性理论 |
问界下车卫士、充电提示 |
心理-情绪需求 |
情绪的被接纳、被安抚和被引导等需求 |
生理学理论 |
冥想、小憩模式 |
心理-个人情感需求 |
安全感、舒适感 |
多感官融合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
音乐联动 |
心理-社会情感需求 |
被关注、自尊感 |
情感互动理论 |
迎宾模式 |
(1) 工具需求
基于氛围灯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氛围灯的认知,可以作为氛围灯基础功能的设计基础,我把氛围灯的功能分为工具功能和心理功能。工具功能主要指的是氛围灯在部分场景中,所起到的信息可视化、安全提醒(如下图)等具有一定实际用途的功能。根据“环境可供性”的理论来,环境的物理特征会向人传递信息,这些信息让用户无需文字的辅助,就能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利用氛围灯的颜色由红色、黄色到绿色的变化,来传递未充满、正在充电、已充满的信息。这种 “灯光 - 意义” 的直接关联,利用了人对环境信号的本能反应,让环境提供信息,而非要求人来主动感知,满足了用户更高效获取信息、减少注意力消耗的需求,同时随着可感知的反馈增多,也满足用户对所处环境的掌控感。

(2) 心理-情绪需求
心理功能主要是氛围灯对用户的心理情绪、情感所起到的支持和舒缓作用。在情绪层面,从生理学基础上来说,颜色作为环境的核心的要素,会直接刺激人体产生特定的生理改变,例如神经递质的分泌,神经的活跃性等,从而间接的影响情绪和情感。情绪的维度包括方向和强度。从方向上看,情绪有正负之分,人们普遍的愿望是摆脱负面情绪,但也有部分人在内心深处可能需要负面情绪被接纳。从强度上看,从用户的需求角度看,强度过高情绪情感是一种张力状态,用户可能需要的是对情绪舒缓(如下图萤火虫的小憩模式)。总而言之,氛围灯的心理作用是多样化的,需要满足用户对情绪的被接纳、被安抚和被引导等需求。

(3) 心理-个人情感需求
在情感层面,包括一些个人的情感需求,例如通过多感官的联动来营造安全感、舒适感。当氛围灯的颜色、动效根据环境内的其他要素进行联动,譬如音乐(如下图)、车速、显示屏内容、外部环境等。不同的感官都接收到指向同一个意义的信息,多感官整合理论认为这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人对环境的觉知会更加深刻,更有安全感,不容易产生由于认知冲突所带来的混乱和不适感觉。

(4) 心理-社会情感需求
此外,氛围灯也能实现一些社会性的情感互动模拟,比如上下车的光效迎宾(如下图),当用户靠近座舱环境时,座舱主动给予回应,满足了用户潜意识地期待 “被关注” 的感觉,让用户体验到更多的归属感。

未完待续
润色/ChatGPT 图片/unsplash
参考文献
[1] 马婧. 环境心理学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OL]. 南昌大学, 2011.
[2] 原来是这样. 我们为什么喜欢角落. 2025.
[3] 吕晓峰. 环境心理学:内涵、理论范式与范畴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1.
[4] 吴琼.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产品设计模型研究[D/OL]. 东北大学, 2017.
[5] 吕晓峰.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OL]. 吉林大学, 2013.
[6] hmipm. 那些有意思的内饰氛围灯灯语交互. 2025
[7] AI & Lab. 光感交互-智能座舱氛围灯设计. 2025
[8] AAE先进汽车技术展. 氛围灯成为汽车标配,新一代氛围灯设计方案. 2024


成员: 4696人, 热度: 121221 主机厂 tier1 灯具 氛围灯厂家 内饰 汽车配件 大灯 车灯企业 尾灯 方案商 控制器 注塑件 模具 LED模组 热流道 光源 LED OLED 注塑导光条 连接器 透镜 光纤 胶水 仪表中控 玻璃 五金件 设计公司 线缆与线束 第三方测试 干燥剂 散热材料 散热器 风扇 精品改装 门护板 手板 镜片加工 透光皮革 透气材料 纹理膜片 元器件 金属材料 透光塑料 油墨 保护膜 芯片 光学设计 驱动集成 半导体 涂料 天窗 线路板 胶带 镀膜 亮度计 塑料 热熔胶 焊接设备 检测设备 高压成型 注塑机 设备 高校研究所 代理 贸易 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