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座舱功能日益丰富,车载屏幕的数量与尺寸不断攀升,由此带来的光线干扰与信息过载问题正成为驾驶安全的潜在隐患。而今,这些屏幕已不再突兀地占据车内空间,而是学会了"隐身术"。
这正是隐形显示技术带来的革新:当屏幕不需使用时,能自动熄灭并与内饰完美融合;在需要操作时又会即时亮起,清晰呈现交互界面。从实体按键到触控大屏,再到如今"无形却有价"的隐形显示,汽车座舱设计正迈向更智能、更安全的新阶段。

隐形显示技术应用
隐形显示并非单一技术,而是多种技术路径的统称,其共同目标在于让屏幕在不使用时“隐身”,与内饰环境融为一体。目前主流技术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透明显示技术,透明显示不仅涵盖HUD抬头显示、氛围灯,还拓展至车窗显示及无介质仪表等领域,依托DLP投影、OLED、MicroLED及全息投影等技术,为用户带来革新视觉与交互体验。


FORVIA的透明车门则利用光瓦技术创造透视效果,提升视觉享受与行车安全。

京东方则推出了12.3英寸的Mini LED隐形屏及55英寸OLED透明星空顶,在强光环境下仍保持超高亮度和对比度。

大陆集团以实用化方案推动透明显示的规模化应用,其车窗投影技术在商用与民用场景均有落地。当系统激活时,车窗会完全变暗,以形成高质量的投影画面。除此之外,其还结合AI旅行助手为我们提供了个性化内容。


可伸缩显示技术,将屏幕设计为可升降结构,在需要时从仪表板或中控台中升起,不需要时则收回隐藏。
奥迪Concept C可折叠的10.4英寸中控屏,不需要时可隐藏于仪表台内,帮助驾驶者专注操控。

融合显示技术,通过特殊涂层或微结构将屏幕与物理表面无缝结合。
天马InvisiVue隐藏显示技术将屏幕隐藏于装饰纹理之下,天马大尺寸曲面车载隐藏屏与木纹内饰完美融合,触控或语音唤醒后内容即时显现,同时有效屏蔽干扰,助驾驶员专注路况。


此外,透明显示技术正将车身近60%的玻璃表面转化为信息界面。例如幻境全景天幕作为全球首款大尺寸透明Micro LED天窗,支持触控交互与透光度调节;XR互动智慧窗将侧窗升级为AR交互平台,乘客可通过手势操作获取信息或进行娱乐互动。这些创新不仅优化了座舱空间利用率,也为未来车载交互开辟了新方向。


无缝融合:屏幕与座舱的完美共生
想象一下:整块前挡风玻璃变身导航画布,关键行车信息直接投射在真实道路上;传统A柱变得“透明”,盲区隐患一举消除;仪表、中控、副驾屏连成一体,构成无界全景交互界面。这不再是科幻场景,而是3D AR-HUD、PHUD、透明A柱、无界显示等技术带来的真实变革。




更精妙的是如马瑞利隐藏式显示屏这样的设计——屏幕平时完全“隐形”,只有当你的手靠近时才会自动亮起,并辅以细腻的震动反馈。这种“无感唤醒,有感交互”的体验,正是隐形显示技术的精髓所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然,这项前沿技术仍面临现实挑战:透明OLED与可伸缩结构的成本居高不下,耐用性、抗刮擦性能有待提升,强光下的可视性与夜间舒适度也需进一步优化。
但可以预见,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探,隐形显示将从高端车型逐步普及。未来的汽车可能实现:前挡风玻璃变身全景AR显示屏,侧窗可在透明显示与隐私模式间自由切换,车内几乎所有表面都可能成为潜在的交互区域;除此之外,可视化方向盘的设计也是交互的一部分。


车载隐形显示设计的兴起,标志着汽车智能化进入了一个更成熟、更人性化的阶段。它不再是对科技的粗暴炫耀,而是对人与科技、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入思考。
当屏幕学会在恰当的时机“消失”,当交互变得如呼吸般自然,我们或许会意识到:最好的科技产品,正是那些无缝融入生活、无处不在却又无形无踪的存在。

在未来汽车里,最重要的屏幕,或许正是那些你看不见的。因为它们早已与驾驶体验融为一体,成为连接你与道路的无形桥梁。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群聊
欢迎加入艾邦HUD通讯录,目前有2500人,包含各大HUD厂商以及主机厂负责人均已经加入,可以通过点击下方关键词查看
主机厂 自动驾驶 车联网 HUD厂商 HUD初创 TFT影像源 DLP光机 MEMSLSP 芯片 电子元器件 光源 LCD 汽车配件 线路板 玻璃透镜 光学镜面 光学镀膜 光学镀膜设备 光学设计 光波导 匀光片 光扩散膜 高性能塑料 薄膜 功能涂料 吸光材料 散热方案 贴合胶带 胶水 胶粘剂 挡风玻璃 楔形膜 传动机构 AR生成器 AR导航 测试软件 切割机 激光设备 检测设备 设备 其他
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