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你脑中最先闪过的宝马标志性设计是哪个?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脱口而出:“天使眼。”

不过这个延续了20年的经典设计恐怕真要退出舞台了。上个月,宝马新款X7官图正式发布,使用了全新的分体式大灯组,彻底没了天使眼的影子。这种分体式大灯组的设计,同样被应用在已发布的宝马全新一代7系和i7上。

现款宝马X7的“双L造型天使眼”相比经典“圆眼天使眼”已经弱化了。没想到改款X7更决绝,干脆取消了

不仅宝马,本该在今年北京车展上亮相的理想L9也采用了分体式前照灯组。理想ONE已经有将日间行车灯和大灯组分开设计的苗头,到L9身上,这二者的距离被彻底拉开,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被保留,其他灯被移动到前脸中部。

分体式前照灯组的典型排列模式是:转向灯(外后视镜上)+日间行车灯(贴近进气格栅上沿)+远近光一体(前保险杠中部)+雾灯(前保险杠下部或不一定有)。其实这几年出现的分体式前照灯组大都争议挺大的,为什么车企还是不约而同的选择它呢?

「前照灯组」的审美是循环上升的螺旋体
把审美具象化,它肯定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螺旋体。你看十几年前的廋腿裤,现在不是翻红了么。这些领头的车企好像在展示一场T台秀,和我们说:“虽然你们现在不太能接受,但没过几年,这些语言就会穿梭于大街小巷。”

那「前照灯组」的审美呢?

回顾前照灯组的历史变迁,它确实也有这样的趋势。

分体式前照灯组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早先的前照灯组大都是分体式。比如1908 Ford Model T,近光灯被设计在A柱附近,远光灯则在车头。

这个设计背后的工程学逻辑是煤油灯、乙炔灯需要配备独立的补能装置,集成化会导致装置更复杂,而且故障率也会提高。

随着车灯技术发展,到90年代,前照灯组流行整合在一起。比如奥迪100,作为90年代初进入中国的德系豪华车代表、曾经的风云“官车”,它影响了几代人的审美。

奥迪100也就是奥迪A6的前身,至今奥迪A6的设计依然能收到广泛好评

可以看到,一开始车灯组没有这么复杂,两盏煤油灯或者乙炔灯完事。从这个“0”开始孵化,今天的前照灯组已经包括转向灯、近光灯、远光灯、日间行车灯等。

一体式灯组的好处在于造型简洁大方,当时大嘴进气格栅还没街车化,前脸各部位比例合理,这套行头下来,足足一个标准身材的西装绅士。从功能属性上说,一体式灯组在更换零件或者护理时,拆卸也很方便。

一般雾灯是独立设计,所以不在我们今天的“整体式/分体式”讨论范围内

不过时间来到近些年,前照灯组又开始出现了变化。

在国内,我想大家对分体式大灯最早、最深刻的印象是JEEP自由光(切诺基)。第二代切诺基XJ,因为集合超高颜值、丰富动力、均衡的可玩性和舒适性,国内群众基础极好。但切诺基依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切诺基XJ还有一个很值得记忆的点:它是国内第一款合资车型(出自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2013年推出的第五代自由光是历代争议最大的一代车型。即便放在当时的同级车型中,它的灯组设计同样称得上别出心裁。在它之前,大众审美是炯炯有神的浓眉大眼,还不习惯攻击性的狭长小眼。现在看,不得不说设计师的眼光很超前。

大家听名字可能有点混乱,自由光就是切诺基,不过切诺基的商标属于北京奔驰,广汽菲克不能使用,故使用了新中文名“自由光”

设计服务于工程学需要
汽车设计很理性,甚至很无情。如果只是一味寻求表面的特立独行,没有工程学缘由,很难在汽车领域存活下来。举例来说,脑洞大开的发光轮胎,其实固特异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过尝试。他们将灯泡安装在轮毂内部,轮胎材质是半透明合成橡胶。这种轮胎当然很酷,但很难扎根市场,所以这个研发项目很快就宣告失败了。

发光轮胎如今只能在概念车中发光发热了,比如2019年日内瓦车展亮相的GoldenSahara II修复版,就有使用固特异定制的发光轮胎
所以,「分体式前照灯组」是不是有工程学缘由呢?顺着这个思路,我总结/排除了以下几个可能原因。

1、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越来越流行

如今日间行车灯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个性化配置。贯穿式日间行车灯与宽体感和科技感深度绑定,厂家越来越青睐这种元素。而如此大的行车灯,本就与整体式前照灯组概念相背离,因此小鹏P7、理想L9干脆使用了分体式设计。

当然严格说,小鹏P5、理想ONE是介于整体/分体之间。但能说明,当初捆绑在一起的灯组,开始出现了松动。

2、融入造型的需要

如今汽车强调宽体感。比如别克昂科旗的LED日行灯,采用了狭长又棱角犀利的回旋镖造型,被布置于引擎盖上端,与格栅上的横向镀铬饰条融为一体。这个充满了拉长效果的前脸,让作为中大型SUV的昂科旗越发显得宽大。

除了强化宽体视觉,车头尺寸也确实变得更大了。以领克01为例,宽大高耸的车头,因LED日间行车灯和发动机盖融合,分体式大灯让整张脸的比例更协调。但如果我把它P成左图模式,你还会觉得它好看、协调吗?

车头越来越高与高腰线发展有关,设计审美希望从车头延续到车尾的这条线能尽可能平直
全新宝马7系/i7也是如此,黄线两边哪种更好看呢?

3、可维修性,降低成本

经常有人吐槽,一个灯罩裂了,就得更换总成。都说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分体式结构能避免车灯同时损坏,维修成本会比整体式低。

为什么如此,有些车的灯是一体的,那么灯罩不能拆卸,灯罩破损后只能更换整个车灯;有些则是4S店的捆绑销售原因中保研在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提及,大灯零整比对维修成本有很大影响。可现在的一些豪华车型,十几个车灯就能换一台车,零整比之高可见一斑。

4、分体式大灯更有利于获得更强的视野?

考虑到灯珠发热问题,现在不少一体式前照灯组的工作逻辑是远近光不能同时点亮。分体式大灯虽然费电,但视野范围更广,层次比较分明,灯光比较明显,可以给照明灯留出多余的空间,从而扩大了车在行驶途中的照明范围。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驾驶规范要求,远近光不要同时开,道路不是为一个人铺的,得考虑来车安全。所以这也只是理论上的优势,不是厂家刻意为之。

而且随着现在自适应大灯技术的应用,车灯安全水平已经很高了。你看,新款自由光就从分体式回归到了整体式,并在四驱高配版上使用了自适应远近光灯。

总结
「分体式前照灯组」翻红,与呼应汽车造型变化以及审美循环有很大关系。而且对可维修性、提升视野范围也有一定帮助。除此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些年汽车设计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除了与模块化平台推行有关外,还与当下流行极简风有直接关系,加上各种功能件追求集成化,很难一眼看出不同。「分体式前照灯组」翻红,或许能打破这种局面。

可能你还没习惯这种设计,但可以预见,未来它将是潮流。

文章来源:EET网站,作者autocarweekly

作者 li, meiyong

zh_CN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