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近年来,中国车市的快速变化以及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使得外资企业受到不小冲击和挑战,并一度被贴上“价格高、反应慢、产品创新不接地气”等标签。不过,我们看到,已有不少企业在极力扭转局面,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的确,此前我们遭遇了不小的挑战。但近两年通过系列行之有效的调整,2024年,大陆集团用户体验事业群业务体量创历史新高,与自主车企拓展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对市场和自身判断,2025年,我们还将会有更大的跃升。”近日,大陆集团用户体验事业群中国区负责人从怡娜女士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图中人物:大陆集团用户体验事业群中国区负责人 从怡娜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从全球市场表现看,在智能座舱和用户体验领域,大陆集团市场上位居领先,技术上站立前沿。然而,在中国车市,部分核心产品市场正不断被自主所“蚕食”。事实上,这也是大多外资企业目前的境遇,尽管每个企业都说改变,奈何体量太大、体系繁杂,步履艰难。


在重重挑战下,大陆集团究竟如何实现突破,中间经历了哪些自我“博弈”?此外,面对智能座舱各个细分技术领域一片红海,又如何应对和立足?对于此,盖世汽车与从怡娜进行了深入交流,一起来了解下。


化繁为简,疏通“高价低效”堵点


现阶段,“价格高、反应速度慢”已成为市场对外资整体的固有印象,更是成为其向上发展的重大“堵点”。究其原因,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资企业是全球化管理,决策流程冗长,审批体系繁杂。


2、研发成本较高,且部分核心产品开发受限于总部,无法快速满足本地市场和客户需求。


3、生产方面,因注重品质对供应商管理极为严格,合作相对固定;而在各类设备等方面也是寻求高端智能,成本相对较高。


对于以上堵点,大陆集团用户体验事业群采取了“减法”策略,化繁为简。据从怡娜介绍,公司从总部到本地均做出了重大改变:


首先,决策审批流程简化。从怡娜表示,疫情后,总部实地考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态度也更加明确。除了支持力度加大外,在决策流程方面,也尽可能的简化,如产品认可权和项目决策权下放至本地团队。“现在,总部会主动的问我们需要什么支持,负责人亲自到中国主机厂听取客户的想法。这些支持和放权,是我们破局腾飞的一大助推器。”从怡娜说到。


其次,本地研发响应提速。“大陆集团用户体验事业群现在国内有完善的研发团队,可以即时快速响应中国客户需求。此外,我们还专门加强了本地创新团队,总部特批款项,全力支持我们贴合中国消费需求等进行创新开发。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再来看降本方面,据从怡娜介绍,公司减少一些高大上的昂贵设备,采用其他可替代的降本保值方案,同时引入国产化设备。另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尽量减少流程上的苛刻控制,给供应商更多的发挥空间,通过他们的智慧实现降本提效,同时计划引入更多优质供应商。


除了以上外,大陆集团在创新产品初期推广时,采取“提前开展市场调查,预估市场趋势,然后按照长期市场趋势平摊开发成本,降低售价”。如此一来,在早期市场推广时,产品价格更易被客户接受。


不过,在降本方面,从怡娜亦坦诚表示,大陆集团一直主张可持续性,在降价的同时还是要保障一些利润。“我们在实际接触中欣喜地发现,车企如今也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健康度,赔钱赚吆喝是无法长久的。”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大陆集团芜湖工厂(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而以上系列举措,在客户拓展中已经践行。据从怡娜介绍,在与一家自主车企业务联系中,原来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未获得合作机会。而在2024年的一次统一招标中,大陆集团在非常短的时间给到了系统的方案和报价,无论是产品、价格还是速度都给了客户很大惊喜,很快获得了主动约谈。


“之前市场对外企是有一定的固有印象,觉得我们太强势,速度又跟不上,但是当他们感受了我们的诚意和改变,叠加长期积淀的品牌和产品技术优势,就会有意愿进行合作。” 从怡娜表示。


差异化突围:技术引领与前瞻创新


纵观目前国内车市,很难有蓝海的存在,任何一个细分产品领域均厮杀严重,智能座舱领域更是如此。如何凸显优势和竞争力,是国内外企业发力的重点。


在提及此时,从怡娜表示,大陆集团还是希望能结合优势,做出特色,引领市场风潮


在她看来,目前智能座舱相关产品,差异化不是很明显。原因也很简单,创新产品前期量没有上来,售价相对较高。在价格激战的今天,车企更倾向于采用标准化、平台化的产品,风险低且成本低。


以显示屏为例,我们看到目前诸多在售车型中会标配一个15.6英寸的中控悬浮屏,据了解,类似简易设计最早应用于特斯拉车型中,后来成为一种潮流,逐步被平台化,价格也一降再降。


“但市场不会一成不变的,这种屏虽然可以展现丰富的内容,实现与主机多方交互,但设计感不足,千篇一律显得有些乏味。如果长期坚持这种路线,企业间的竞争只剩下价格。” 从怡娜直言,“当然,我们也有此类屏,但从长期而言,我们认为市场会趋向于大尺寸的屏,尤其是流线型、曲面状等具有设计感的屏,这也是未来的趋势。同时也会对显示画质提出更高要求, 局部调光技术和OLED会有更多的应用。目前不少中高端车型已经配置,一旦体量上来,价格同样会下行。目前我们有五六个客户在商谈合作中,全部是大尺寸的。”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A柱到A柱大尺寸屏(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大尺寸曲面屏(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不过,相对于常规的中控悬浮屏,大尺寸、流线型嵌入式屏因工艺复杂,当前价格相对较高。考虑到此,大陆还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全景式抬头显示器,该方案以极高的亮度将对驾驶员重要的信息高质量地投影到挡风玻璃下边缘的特殊黑色印刷涂层区域,从而实现横跨整个挡风玻璃的清晰图像。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全景式抬头显示器及上车效果图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相对于流线型或曲面屏,这种映射显示方式在硬件设计上具备更强的灵活性,价格相比传统大屏成本大大降低。其投影位置在玻璃最下端,既实用又不影响视线,还解决了整车内饰设计中大屏不易布置的问题。目前已获得诸多车企的关注,市场潜力巨大。”从怡娜说到。


再来看另外一款智能座舱爆款产品——HUD(抬头显示器),在此产品上,大陆集团涉入较早,虽然产品品质过硬,但市场占有率被本土品牌赶超。对于此问题,从怡娜并没有回避,她指出,抬头显示器的设计难度远比车载显示屏要复杂很多,目前市场上的品牌虽然很多,但是产品品质还是有很大差异,我们在产品品质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同时性价比还是不错的。但前期因搭载的多是合资车辆高端车型,销量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未来规划,她透露:“当前HUD价格已大幅下降,产品多集中在1.8/3.1英寸等小尺寸产品。我们认为市场的趋势会趋向于大尺寸HUD,它的投影距离会很远,画幅也更大。但受制于硬件体积太大,装车空间受限。大陆集团致力于从光学系统设计和机械结构入手,降低体积,以提高装车量,同时产品价格也非常具有竞争力。”据了解,大陆集团这一大尺寸HUD,已经获得一家知名本土车企青睐。


市场就是如此,谁也不愿意当“小白鼠”。“我们愿意承担风险做前瞻性的产品,做高科技高品质的产品,为客户和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前期量不一定很大,但市场变化非常快,一旦火了后,销售价值是非常高的。不过,我们这种赌绝不是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市场和消费者调研的基础上。”从怡娜说到。


的确,在智能座舱领域,大陆集团一直是拓新者,在今年1月举办的CES展上,该司首次展示其车窗投影显示解决方案。该技术将显示内容投射到车辆的后侧窗上,并可以为外部所见。当车辆停放时,它可以直接与周边环境通信并显示重要信息,例如电动汽车的充电量或用户最喜欢的球队俱乐部的标识。备受行业关注。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车窗投影显示解决方案(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优化客户结构,提升本土品牌占比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经历结构性重塑,中国品牌车企的崛起已形成不可逆的态势。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1797万辆,同比激增23.1%,市场占有率攀升至65.2%的历史高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系、日系、美系、法系四大外资品牌销量同比降幅均超15%,仅韩系品牌凭借新能源车型的及时导入维持0.8%的微弱增长。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这种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已传导至汽车供应链体系。据罗兰贝格研究报告,外资Tier1供应商超过60%的在华营收仍依赖合资车企,而当前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51.1%骤降至2024年的28.3%。这种结构性矛盾迫使包括大陆集团在内的跨国零部件巨头加速战略调整。


“我们希望尽快将中国品牌车企的份额提升至50%,在2024年我们已经取得了较大突破。2025 年,将会进一步大力拓展自主品牌客户,调整客户结构比例,提高在本土市场的影响力。”从怡娜表示。


在具体措施方面,除了上述降本提效,加大本地创新外,大陆集团还将强化与自主车企的战略合作,通过全球资源赋能和智能化、车联网及软件等技术系统赋能,助力车企提升竞争力。同时,强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预判行业趋势,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提供快速高效、专业可靠的保障。


展望2025


2025年,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充满变幻和挑战。对于新的一年,从怡娜表示,2024年已经做了很好的铺垫,2025年我们更有信心。“我们现在团队凝聚力很强,大家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再加上战略打法清晰以及总部的支持,未来增长可期。”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Continental大陆集团):媒体之声 | 撕掉“高价低效”标签,大陆集团智能座舱迎来新突破

艾邦现建有汽车抬头显示HUD微信群,大陆电子、未来黑科技、泽景、马瑞利、华阳多媒体、法雷奥、怡利电子、前海智云谷、613所、矢崎仪表、疆程、乐驾科技、棱镜全息、京龙睿信、均胜电子、炽云科技、锐思华创、舜宇光学、广景、宝沃汽车、北汽、日产、比亚迪、一汽、上汽、蔚来、吉利、3M、积水、福耀玻璃、富兰光学、亮宇光学、京瓷、瑞霏光电等,欢迎扫码加入。加入前请转发本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群聊

欢迎加入艾邦HUD通讯录,目前有2500人,包含各大HUD厂商以及主机厂负责人均已经加入,可以通过点击下方关键词查看 主机厂 自动驾驶 车联网 HUD厂商 HUD初创 TFT影像源 DLP光机 MEMSLSP 芯片 电子元器件 光源 LCD 汽车配件 线路板 玻璃透镜 光学镜面 光学镀膜 光学镀膜设备 光学设计 光波导 匀光片 光扩散膜 高性能塑料 薄膜 功能涂料 吸光材料 散热方案 贴合胶带 胶水 胶粘剂 挡风玻璃 楔形膜 传动机构 AR生成器 AR导航 测试软件 切割机 激光设备 检测设备 设备 其他  

资料下载:

智能表面是指结合装饰性与功能性的车内表面。未来汽车内的每一个表面都可以是智能表面,包括门饰板、仪表板、方向盘、天窗模块、照明系统等等,这些表面现已由装饰作用向机电一体化用户界面发展。现在智能表面技术正处于市场导入及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如何把智能表面技术做到更好,需要主机厂、方案设计、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企业等的共同努力,现艾邦建有汽车智能表面微信群,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东风、延锋、宜兰汽配、宁波华德、温州锦成、科思创、库尔兹、肖特等企业均已加入,欢迎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
汽车智能饰件发展趋势及要求
近来,配备一体黑、大尺寸显示的相关车型获得众多消费者认可,成为时下热门的业界话题。当然,曲面显示、3D玻璃、大屏多屏、OLED等热点也一直是各大厂商角逐的重点。在这样一个行业背景下,艾邦创建了车载显示交流群,目前已有一汽、上汽、吉利、长城、长安、哈曼、马瑞利、华阳、德赛西威、航盛电子、天马、京东方、TPK、长信科技、信利、莱宝、蓝思、伯恩、特宜、胜利精密、星星科技、TDK、瓦克、3M、桐力光电、康宁、肖特、旭硝子、东旭、niebling、住友、赛贝尔等显示与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加入,欢迎各位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 从全新奔驰S级看车载显示带来的豪华感与科技感
资料下载